[導讀]日(ri)趨(qu)緊張的(de)供零關系背后,是家樂福這一昔(xi)日(ri)“中(zhong)國零售教父(fu)“,從(cong)光環籠罩下的(de)深潭(tan)急速下落的(de)現狀。
一波(bo)未平(ping),一波(bo)又起。
1月18日,家樂福(fu)和(he)中(zhong)(zhong)糧集團(tuan)不(bu)和(he)的(de)(de)消息(xi)不(bu)脛而走。該消息(xi)稱,家樂福(fu)因在年度采購合同(tong)的(de)(de)相關條款中(zhong)(zhong)表現強硬,致使(shi)其(qi)與中(zhong)(zhong)糧集團(tuan)旗下的(de)(de)福(fu)臨門食用油品牌發(fa)生摩(mo)擦(ca)。
不過,該消息當(dang)日(ri)被中(zhong)(zhong)(zhong)糧(liang)(liang)集團公關公司(si)人士否認(ren)。同時(shi),家(jia)(jia)樂福中(zhong)(zhong)(zhong)國區新(xin)(xin)聞發言(yan)(yan)人陳(chen)波援引中(zhong)(zhong)(zhong)糧(liang)(liang)集團相關部門給家(jia)(jia)樂福的回復稱,“中(zhong)(zhong)(zhong)糧(liang)(liang)對(dui)媒體發言(yan)(yan)的人士并非中(zhong)(zhong)(zhong)糧(liang)(liang)集團的新(xin)(xin)聞發言(yan)(yan)人,不代表公司(si)立場。中(zhong)(zhong)(zhong)糧(liang)(liang)集團和家(jia)(jia)樂福的關系一(yi)直很(hen)友好(hao)”。
實際(ji)上,中糧和(he)家(jia)樂(le)福(fu)(fu)摩擦事(shi)件是(shi)近兩(liang)個(ge)月(yue)來,家(jia)樂(le)福(fu)(fu)與供應商之間二度發生(sheng)的(de)對(dui)立事(shi)件。此(ci)前的(de)12月(yue),由于頂新集團旗下(xia)的(de)康師(shi)傅品(pin)牌方便面要(yao)求提價(jia),而與家(jia)樂(le)福(fu)(fu)陷入超市銷售合同(tong)摩擦。
一(yi)位(wei)給家樂福(fu)供(gong)貨達10年之久的(de)北方地區供(gong)應(ying)商稱(cheng),“與(yu)家樂福(fu)合作的(de)供(gong)應(ying)商大(da)多(duo)(duo)生存(cun)越來越困難,多(duo)(duo)達數(shu)十項的(de)各種(zhong)費用,使(shi)得供(gong)應(ying)商處(chu)在虧損的(de)邊緣。”
此外,該北方供應商稱:“家樂(le)福的采購和店長一級的腐(fu)敗現象(xiang),并(bing)未(wei)因(yin)城(cheng)市采購中心(xin)(CCU)建立后的收(shou)權(quan)之舉而減少,反而是(shi)‘喂(wei)飽了(le)小狼,迎來(lai)了(le)餓狼’。”
日趨緊張的供零關系背后,是家樂福這一昔日“中國零售教父”,從光環籠罩下的神壇急速下落的現狀。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公布的信息顯示,2009年,來自臺灣的大潤發以404億元的銷售額超越家樂福的366億元,而已進入與好又多合并階段的,其合(he)并后(hou)的總體銷售規模將超過(guo)500億元。
“再戰”中糧
截至目前,家(jia)(jia)樂(le)福與(yu)康師傅的(de)紛爭還(huan)沒(mei)有(you)結束。盡管雙方極力(li)回避(bi)關系(xi)惡化,但家(jia)(jia)樂(le)福與(yu)中糧的(de)摩擦卻若(ruo)隱若(ruo)現(xian)。
“家(jia)樂(le)福一些門店的人真是要錢不要命。”中糧(liang)食品營(ying)銷有限公司負責糧(liang)油銷售的副(fu)經理(li)孫晨亮對媒體表示,家(jia)樂(le)福與中糧(liang)福臨門的合作暫未(wei)終止(zhi),但(dan)可以預見的是,福臨門在與家(jia)樂(le)福進行2011年年度合同的談(tan)判中處境會(hui)越(yue)來越(yue)難(nan)。
該人士稱,中糧福(fu)(fu)臨門(men)食用油(you)談判從合(he)作的(de)返點、進場(chang)費用,到具體海報宣傳、貨物上架擺放等細節(jie),都需要一(yi)一(yi)敲定。“他們希望我價格(ge)(ge)再低一(yi)點,而糧油(you)的(de)利潤本身(shen)不高,結果就(jiu)只能采取一(yi)個折中的(de)方案,比如我們承諾多加(jia)一(yi)小瓶贈品油(you);而家樂福(fu)(fu)要增(zeng)加(jia)我們的(de)進場(chang)費用,我就(jiu)讓他在DM廣告單的(de)價格(ge)(ge)上給我做出讓步。”
不過,孫晨亮的該說法在1月18日(ri)下午被陳波(bo)否認。他稱,中(zhong)糧(liang)集(ji)團(tuan)給(gei)家樂福發了一個(ge)函件,解釋該事情,內容是:中(zhong)糧(liang)對媒(mei)體發言的人士并(bing)非中(zhong)糧(liang)集(ji)團(tuan)的新(xin)聞發言人,不代(dai)表公司(si)立場(chang)。
與此同時,孫晨(chen)亮在接受本報電話采(cai)訪(fang)時,表(biao)示不愿意就事件本身發表(biao)太多(duo)看(kan)法(fa)。
不過,北京(jing)代理商聯盟代表姚文(wen)華稱,家樂(le)福的強勢太普遍了,能夠與家樂(le)福交惡的都是大(da)的供應(ying)商或者廠商,小的供應(ying)商就是一個“忍”字(zi)。
此(ci)前的12月(yue)13日,家樂(le)(le)福(中國(guo))商業有(you)限公司(si)向(xiang)本報記者確(que)認,家樂(le)(le)福確(que)實(shi)存在康師(shi)傅產品斷貨(huo)(huo)現象。陳波稱,“斷貨(huo)(huo)的原因是接到康師(shi)傅的提(ti)價通知(zhi),家樂(le)(le)福考(kao)慮到在通脹背景下,應(ying)該(gai)穩(wen)定物價,暫時沒有(you)同意康師(shi)傅的提(ti)價要求引發(fa)的。”
至18日本報記(ji)者發稿前,康師傅涉及漲價的產(chan)品(pin)(pin)與家樂福的談判(pan),并未取得(de)突破,超市中,該部分產(chan)品(pin)(pin)仍處(chu)于斷貨狀態。這一點得(de)到了(le)陳波的證(zheng)實。
供零關系吃緊
讓家樂福在供應商面前有恃(shi)無(wu)恐的,是(shi)其(qi)掌(zhang)握(wo)的優質零(ling)售(shou)通(tong)路。
目前(qian),家樂福在(zai)北京地(di)區就有18家門(men)店,而(er)且由于家樂福進入中國時(shi)間(jian)比較早,基本(ben)都處于比較優質的商圈。
上述與家(jia)樂(le)福(fu)(fu)有過10年供貨關(guan)系的(de)(de)供應商(shang)也稱(cheng),他與家(jia)樂(le)福(fu)(fu)的(de)(de)2009年合(he)同(tong)扣點(dian)數(銷售(shou)返(fan)點(dian))為(wei)(wei)15%,2010年,該(gai)數據(ju)變為(wei)(wei)了21%。這種變動使其目前處于虧損的(de)(de)邊緣,但是(shi),家(jia)樂(le)福(fu)(fu)門店的(de)(de)銷售(shou)能力,還是(shi)其無(wu)法徹(che)底放棄的(de)(de)。
姚文華稱,“家樂福的(de)渠(qu)道優勢,正(zheng)轉變為其(qi)實際(ji)收益,近(jin)幾年(nian)的(de)供(gong)應商都承受(shou)了其(qi)年(nian)度合(he)同返(fan)點不斷(duan)增加的(de)壓(ya)力,先是(shi)從(cong)5%,再(zai)是(shi)10%、15%,直至20%。”
據其介(jie)紹(shao),家樂福的費(fei)用和返(fan)點(dian),基本為(wei)兩類(lei):一(yi)類(lei)為(wei)銷(xiao)售(shou)返(fan)點(dian),一(yi)種是促銷(xiao)相關的費(fei)用。但是,在(zai)這兩大類(lei)之中(zhong),涉及的各(ge)種名目有數(shu)十種之多,其中(zhong)包括銷(xiao)售(shou)返(fan)點(dian)、堆(dui)頭費(fei)、DM廣告費(fei)、促銷(xiao)員管理費(fei)等。
姚文(wen)華認為,如此(ci)名目(mu)繁多的(de)(de)費用,增加了(le)消費者的(de)(de)負(fu)擔,也擠壓了(le)供應商的(de)(de)空間(jian)。“銷售(shou)返(fan)點20%的(de)(de)水平,幾乎都(dou)是(shi)商品的(de)(de)價(jia)格空間(jian)。這(zhe)在一定程度(du)上還算合理,但是(shi),其它的(de)(de)費用則讓(rang)我們吃緊”。
事實上,針對供零關系緊張的局面,2006年,商務部等5部委共同出臺了《零售商供應商公平交易管理辦法》,要求零售商取消進場費等費用,實現零售商和供應商的公平交易。但是,在姚文華看來,該“辦法”最終只是空中樓閣。“如果該管理辦法真正落地,為何會有家樂福數十種費用這么大的空間?”姚文華建議相關部門應該制定一個超市收費的限定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