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ri),記(ji)者在(zai)北京海淀區(qu)的(de)一家超(chao)市(shi)(shi)中發(fa)現雀巢等洋(yang)奶(nai)粉以原料價格(ge)上漲(zhang)為由,悄(qiao)悄(qiao)上調了部(bu)分(fen)產品價格(ge),有的(de)品類(lei)上漲(zhang)20元,平均漲(zhang)幅高達20%。本(ben)報(bao)記(ji)者聯系(xi)雀巢公司公關部(bu)人士,被告知“并不知道漲(zhang)價的(de)事情,”至于坊間傳說雀巢公司已經在(zai)國內某部(bu)分(fen)城市(shi)(shi)的(de)一些超(chao)市(shi)(shi)發(fa)出正式的(de)書面調價通(tong)知的(de)消息(xi),該人士更是感到“意外”。
美贊臣、雅培等洋奶粉相關人士也對媒體表示,嬰幼兒奶粉價格沒有調整,也暫無調價計劃。不過,業內資深人士分析,在很多行業齊漲的關口,不管雀巢公司,還是澳優等洋奶粉企業,“如果他們啟動漲價計劃,也是暗地進行,肯定不會向超市發送正式的書面調價通知。”
“雖然近期洋奶粉漲價了,但是每日的銷量和漲價前差不了多少,因為中國人偏好洋奶粉,只要質量有保障,漲一二十元一些人不在乎”。海淀區某超市的促銷人員告訴記者。雖然消費者對洋奶粉的漲價很不滿,但也無可奈何,有消費者向記者算了一筆賬,“家中的小孩原先平均一月要2000多元的雀巢奶粉,如果現在平均漲幅為20%的話,那么一個月開支增加近400元,對于我們工薪家庭,這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對此,奶業分析師們均向記者表示:“十分詫異,奶粉企業集體漲價是早晚的事,但沒想到洋奶粉此次頂風漲價來得這么快,提價幅度這么高。”
頂風漲價被質疑壟斷市場
“原材料價格上漲”一直是企業啟動漲價計劃屢試不爽的理由,但是乳業專家王丁棉卻告訴本報記者,“洋奶粉企業以‘原料價格上漲’為由對奶粉進行漲價實在是荒唐,因為洋奶粉企業本身的利潤空間就很大。”
在王丁棉眼里,“市場售價150—250元的洋奶粉,進口成本則只有80元左右,所以在大通脹的環境下,企業完全可以承擔和消化由原料價格上漲產生的成本。”
記者接觸的奶業分析師也指出,原料成本上漲不能成為洋奶粉漲價的原因,而出現洋奶粉企業頂風漲價的根源在于洋奶粉企業在中國國內市場的壟斷地位。
“自2005年以來,三聚氰胺事件之后,隨著洋奶粉在國內市場的話語權和定價權得到進一步提高,其提價頻率也逐漸增加。”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認為。
但是面對洋奶粉齊漲的態勢,政府部門的“約談”勸說似乎也無能為力,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近日對媒體表示,“今年物價上漲壓力較大,因素比較復雜。我們一直充分尊重企業的自主定價權。‘約談’企業是提醒不要有價格違法行為,并沒有強制要求不能漲價。”
“洋奶粉的銷量和利潤空間與國內奶粉相比,已經很大。在國內通脹的大背景下,屢次提價似乎有趁火打劫的感覺。由于洋奶粉在國內壟斷的市場份額,追求高額利潤一直是這些企業的追求目標,是該出面告誡或是對洋奶粉采取措施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