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7月(yue)初,江西省宜(yi)春市(shi)袁州區的(de)(de)葡萄因“葡萄致癌(ai)”謠言大(da)量滯銷(xiao),3000畝的(de)(de)葡萄種植園即使50%的(de)(de)產量滯銷(xiao),將產生近(jin)2000萬元(yuan)的(de)(de)損失。7月(yue)25日晚,網絡新(xin)聞聯播記者(zhe)從宜(yi)春市(shi)袁州區農(nong)業(ye)局了解到,當地抽檢葡萄包括重金屬指標鉛、鎘在(zai)內的(de)(de)13項檢測項目全部合格。
事件回顧:傳食用葡萄中毒致癌
7月(yue)正是葡萄大量上市的(de)季(ji)節,位于(yu)宜春市袁州(zhou)區各鄉鎮(zhen)的(de)葡萄種植園也迎(ying)來了(le)豐(feng)收季(ji)節。然而,這里(li)的(de)葡萄卻(que)無人問(wen)津。葡萄滯銷的(de)原因既不(bu)是市場需(xu)求降低了(le),也不(bu)是葡萄品質(zhi)下降,而是在今年5月(yue)左(zuo)右,不(bu)知從(cong)何處散(san)播出一(yi)個謠言,說金瑞(rui)鎮(zhen)的(de)葡萄吃了(le)會中毒致癌(ai)。
據(ju)了解,袁州(zhou)區各(ge)(ge)個鄉鎮(zhen)(zhen)基本(ben)上(shang)都(dou)有葡萄種植(zhi)園(yuan),種植(zhi)總(zong)面積已經達到(dao)了3000畝。關(guan)于金瑞鎮(zhen)(zhen)葡萄有毒的謠言傳(chuan)出后,還牽連到(dao)整(zheng)個袁州(zhou)區各(ge)(ge)鄉鎮(zhen)(zhen)的葡萄銷售,現(xian)在大部分葡萄還滯留在田地里,損失慘重。據(ju)推算,3000畝葡萄的總(zong)產量(liang)在1500萬公斤以上(shang),即使50%的產量(liang)滯銷,都(dou)會產生近2000萬元的損失。
多方介入調查真相
隨著謠言的進一步蔓延,7月19日,多方媒體紛紛趕赴宜春調查真相,并報道了宜春袁州區因傳言有毒致癌造成葡萄滯銷的現象。金瑞鎮分管農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初選擇在鎮里大面積種植葡萄,就是因為這里的土壤和水質經過檢測后適合種植葡萄,且當地沒有什么工業污染,土壤和水質不存在問題。為幫果農澄清謠言,7月23日,當地農業局組織專家到現場對種植葡萄的土壤、水質包括葡萄本身,按照國家標準對五個點進行了取樣,并送往江西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中心進行檢測。
檢測結果提前公布
7月25日晚,網絡新(xin)聞聯播(bo)記(ji)者從(cong)宜春(chun)市袁州區(qu)(qu)農(nong)(nong)(nong)(nong)業局獲得了最新(xin)情況。袁州區(qu)(qu)農(nong)(nong)(nong)(nong)業局質管站站長彭(peng)芬根告訴記(ji)者,檢(jian)(jian)測項目(mu)是根據農(nong)(nong)(nong)(nong)業部(bu)辦(ban)公廳2012年(nian)5月1日印發的關(guan)于茄果類蔬菜等37類無公害農(nong)(nong)(nong)(nong)產(chan)品(pin)檢(jian)(jian)測目(mu)錄的通知,對宜春(chun)袁州區(qu)(qu)的葡萄(tao)進行(xing)了無公害農(nong)(nong)(nong)(nong)產(chan)品(pin)標(biao)準的檢(jian)(jian)測。檢(jian)(jian)測結果表(biao)明,包括重金屬指標(biao)鉛、鎘在內(nei)的13項檢(jian)(jian)測項目(mu)全部(bu)合(he)格,達(da)到無公害農(nong)(nong)(nong)(nong)產(chan)品(pin)的要求。
有了(le)(le)國家標準的(de)檢測結果,除了(le)(le)當地種植戶們可以(yi)更加放心的(de)經營以(yi)外,袁州區農業局(ju)也表示今后要總結經驗(yan),加強(qiang)日常(chang)監管。同時聯合當地公(gong)安部門(men),盡(jin)快找出造謠(yao)者,追究(jiu)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