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tiao) 為增強質量監(jian)(jian)督(du)檢驗(yan)檢疫監(jian)(jian)管(guan)效能,體現(xian)監(jian)(jian)管(guan)的公(gong)正性(xing)(xing)(xing)、規范性(xing)(xing)(xing)、簡約性(xing)(xing)(xing),根據《國務院辦公(gong)廳(ting)關于(yu)推廣隨(sui)機抽查規范事中事后監(jian)(jian)管(guan)的通知》(國辦發〔2015〕58號),結合質檢工作實際,制(zhi)定本辦法。
第二條(tiao) 質量監督檢驗檢疫部門(men)在行政執(zhi)法事項中逐步推行隨機(ji)抽取(qu)檢查對(dui)象、隨機(ji)選(xuan)派執(zhi)法檢查人員的“雙隨機(ji)”抽查機(ji)制。
第三條 實施“雙隨機”抽查機制,應當堅持依法(fa)監管、公正公開(kai)、風險管理、協同推進的(de)原則。
第四條 認監(jian)委(wei)、標(biao)準委(wei)及總局(ju)(ju)各(ge)業務(wu)司局(ju)(ju)應當(dang)按照法(fa)律、法(fa)規、國務(wu)院(yuan)決定、總局(ju)(ju)規章(zhang)的規定,對(dui)職(zhi)責范圍內(nei)的事(shi)中事(shi)后監(jian)管和(he)檢查事(shi)項進(jin)行全面(mian)梳理,確定質檢系統隨(sui)機抽查事(shi)項清單(dan)。
第五條 質檢系統隨(sui)機(ji)抽查事(shi)項清單由總局(ju)統一向社(she)會公布(bu),并根據法(fa)律法(fa)規修訂情(qing)況和工(gong)作實(shi)際(ji)及時進行動(dong)態調整。
對地方(fang)性(xing)法規、地方(fang)政府規章確定的質量監(jian)督事中事后監(jian)管事項,由地方(fang)質量技術監(jian)督部(bu)門結合(he)質檢(jian)工作實際,根據地方(fang)人民政府的統一(yi)安排,另行梳理并對外公布。
第(di)六條 總(zong)局應當建立隨機(ji)抽(chou)(chou)查(cha)信息化(hua)平(ping)臺(tai),明確抽(chou)(chou)查(cha)規則,規范(fan)抽(chou)(chou)查(cha)工作流程(cheng)。利用隨機(ji)抽(chou)(chou)查(cha)信息化(hua)平(ping)臺(tai),通過電子化(hua)手段(duan)隨機(ji)抽(chou)(chou)取檢查(cha)對(dui)象和檢查(cha)人員,做到全程(cheng)留(liu)痕,實現責任可追溯。
第七條(tiao) 涉及檢(jian)驗檢(jian)疫(yi)隨(sui)機(ji)抽(chou)(chou)查(cha)(cha)事(shi)項的,由通關(guan)司(si)負責(ze)通過中國電子檢(jian)驗檢(jian)疫(yi)系(xi)統(E-CIQ)完(wan)(wan)成隨(sui)機(ji)抽(chou)(chou)查(cha)(cha)信息(xi)化平(ping)臺(tai)建設。涉及質量(liang)(liang)監督的,由相關(guan)業務部門提(ti)出需求,質量(liang)(liang)司(si)負責(ze)匯總,信息(xi)中心統籌完(wan)(wan)成隨(sui)機(ji)抽(chou)(chou)查(cha)(cha)信息(xi)化平(ping)臺(tai)建設。
第(di)八(ba)條(tiao) 認(ren)監委、標準委及總局各業務司局結合質檢業務專(zhuan)業特點,負責提出建立檢查對象名錄(lu)庫(ku)和執法檢查人(ren)員名錄(lu)庫(ku)基本要(yao)求,確(que)定名錄(lu)庫(ku)結構。
第九條 地方質檢(jian)兩局根據總局要(yao)求(qiu),分專業、分層次、分地域,確定檢(jian)查(cha)對象名錄庫和執法(fa)檢(jian)查(cha)人員名錄庫,負責名錄庫的(de)錄入、維護、動態(tai)調整并及時向上級部門(men)備案。
第十條 地(di)方質檢兩局(ju)按照總局(ju)確定的隨(sui)機抽(chou)查(cha)比(bi)例和頻(pin)次范圍,根據(ju)監管對象的風險等(deng)(deng)級(ji)、信(xin)用(yong)等(deng)(deng)級(ji)等(deng)(deng)因素,合(he)理確定具體的隨(sui)機抽(chou)查(cha)比(bi)例和頻(pin)次,保證必要的抽(chou)查(cha)覆蓋(gai)面和工作力度。
對(dui)投(tou)訴舉報多或者(zhe)有嚴重違(wei)法違(wei)規記錄的檢(jian)查對(dui)象,應當提高(gao)抽查比例和(he)頻次。
第十一條 地方質(zhi)檢兩局(ju)按照確(que)定的抽查比例從檢查對(dui)象名(ming)錄庫中隨機抽取檢查對(dui)象。
第十二條 地方質檢兩局從執法檢查人(ren)員名錄(lu)庫(ku)中(zhong)隨機抽(chou)取執法檢查人(ren)員,并綜合考慮(lv)級別管(guan)轄、屬(shu)地管(guan)轄、專業要求和(he)人(ren)員在崗等(deng)情況。
第(di)十三條(tiao) 地(di)方質(zhi)檢(jian)兩局應當(dang)按照質(zhi)檢(jian)系統、地(di)方政府部門確定的(de)隨機抽查(cha)(cha)事項清單和規定的(de)程序對檢(jian)查(cha)(cha)對象進行(xing)監(jian)督檢(jian)查(cha)(cha),規范檢(jian)查(cha)(cha)行(xing)為,嚴格限制自由裁量權。
第十四條 執法檢查人員應當嚴格規范公正(zheng)文明執法,如(ru)實(shi)記錄執法檢查情況,確(que)(que)保檢查結果的合法、準(zhun)確(que)(que)和真實(shi)。
第十五條 隨機抽(chou)查(cha)結果(guo)納入檢查(cha)對象社會(hui)信用(yong)記(ji)錄。對發現的違法(fa)行(xing)為,需(xu)要(yao)給予行(xing)政處(chu)罰(fa)的應(ying)當依(yi)法(fa)實施行(xing)政處(chu)罰(fa),涉(she)嫌犯(fan)罪的依(yi)法(fa)移送司法(fa)機關(guan)。
第十六條 總(zong)局和地方質檢(jian)兩局應(ying)當及(ji)時(shi)向(xiang)社會公布抽查(cha)情況和結果,接受社會監督。
第十七條 在(zai)質量監督(du)檢驗(yan)檢疫執法檢查中,應(ying)當(dang)探索推進跨(kua)部門、跨(kua)專(zhuan)業的(de)聯(lian)合檢查。探索與其他行政(zheng)主管(guan)部門的(de)聯(lian)合隨(sui)機抽查及(ji)部門間的(de)信息(xi)互換、監管(guan)互認、執法互助。
第十八條 下列情形不適用(yong)本辦法:
(一)法律、法規對(dui)監督檢查方式有明確要求的;
(二)依法(fa)對(dui)被投訴舉報企業違(wei)法(fa)違(wei)規行為(wei)進行處理的;
(三(san))根(gen)據(ju)風(feng)險評估結果,不宜開展隨機抽查的;
(四)國(guo)務院、總局(ju)、省級組織開展(zhan)專(zhuan)項(xiang)檢(jian)查及其他特(te)定監督檢(jian)查的。
第十九條 認(ren)監委、標準(zhun)委及總局各(ge)業務司局應(ying)當(dang)根據本辦法制定隨機抽查工作實施細(xi)則,明(ming)確檢(jian)查主體(ti)(ti)、檢(jian)查方式、檢(jian)查內容(rong)等,具(ju)體(ti)(ti)應(ying)當(dang)包(bao)括監管要求(qiu)(qiu)、實施程序、執(zhi)法檢(jian)查人(ren)員要求(qiu)(qiu)、檢(jian)查對象應(ying)當(dang)符合的條件(jian)、隨機抽查方式、比例和(he)頻次以及其他相關(guan)要求(qiu)(qiu)。
第二十條(tiao) 本辦法由國家(jia)質檢總局(ju)負責(ze)解釋
第(di)二(er)十一條 本辦法自(zi)發(fa)布之日起施行。